7月29~30日,山东吉青化工公司受中国工程院委托,承办了生物化工领域“十三五”发展战略与重大关键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任薛群基,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处处长罗其明,青州市市委书记、市长韩幸福,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甄曰菊女士出席研讨会。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院所的120余位生物化工领域的专家和近百家企业代表。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专家在致辞中表示,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可以减轻传统化工业带来的环保安全压力,“十三五”时期生物技术在化工行业应用的占比将逐渐提高。
青州市市委书记、市长韩幸福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青州市工业转型、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要求青州市的相关单位跟企业珍惜这次机会,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
在会上,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做了题为《新一代发酵工程技术》的专题报告,指出工业生物催化推动我国医药化工产业的技术升级。
浙江大学杨立荣教授介绍,一般而言,将工业生物催化技术融入化工生产过程中,投资和操作费用可下降10%~50%,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可以下降10%~80%,环境污染物排放减少20%~90%。迄今我国已有220多项生物催化技术实现工业化,在产业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认为,“十三五”时期,业界应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力争在技术研发上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做了题为《发酵工业的革命-蓝水生物技术》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陈国强教授通过与传统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比较,指出了蓝水生物技术的众多优势,并分享了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在蓝水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上的成功案例,最后他指出未来以海水为介质的蓝水生物技术有推动发酵工业革命的潜力。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教授做了题为《精细化学品制造过程替代》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精细化工业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并以此引出了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指出了生物制造在精细化工业应用的优势,并介绍了本单位在精细化学品生物制造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情况。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曲音波教授做了题为《秸秆生物炼制联产纸浆-乙醇-黄腐酸技术》的专题报告,指出生物基材料的化学生物融合转化。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陈伦刚说,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目前已在国航747客机上得到成功应用。“十三五”时期,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将是实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处处长罗其明介绍,生物基增塑剂和生物燃料技术目前都已实现规模化生产,而生物基PX还处在中试阶段。而生物基PX将有助于摆脱对石油原料的过度依赖,可创造100%持续可再生制造产品和包装的新途径。为此,“十三五”时期,应加大生物基PX的研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产业化。
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甄曰菊董事长表示,生物化工行业正在高速发展,预计在“十三五”末将进入繁盛期。目前,生物基增塑剂生产虽已产业化,但大型化发展不足,“十三五”时期应加大规模建设,改善我国增塑剂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提高塑料性能。